在 Synology DSM 的日常运维中,管理员数据和设置(如用户权限、共享文件夹配置、服务参数)是保障 NAS 稳定运行的核心 —— 一旦原 NAS 因硬件故障、系统崩溃导致配置丢失,重新手动配置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严重影响业务连续性。因此,复制 Synology DSM 管理员数据和设置(即备份与迁移)是关键运维动作,可通过官方内置功能实现 “配置零丢失、迁移零中断”。本文基于 Synology 官方技术指南,针对 DSM 7.0 及以上主流版本,从基础环境验证到进阶故障排查,全面讲解管理员数据和设置的复制流程,帮助用户高效完成备份、迁移与恢复操作。
一、环境准备:复制前必须确认的 3 项核心前提
在启动管理员数据和设置复制前,需先验证 DSM 环境、存储状态与权限配置,避免因基础条件缺失导致操作失败:
1. 确认 DSM 版本兼容性(核心基础)
Synology 官方仅在 DSM 7.0 及以上版本提供完整的 “管理员数据和设置复制” 功能(旧版本如 DSM 6.2 操作路径不同,且功能有限),需先确认版本:
- 查看 DSM 版本:登录 DSM 桌面→点击左下角「开始菜单」(四格方块图标)→打开「控制面板」→「更新与还原」→「当前状态」,示例:DSM 7.2.1-69057 Update 3(需≥7.0.0-41890);
- 版本升级建议:若版本低于 7.0,需先执行升级(点击「更新」按钮,升级前建议备份核心业务数据,避免意外),重启 NAS 后再操作。
2. 备份前的关键检查(避免数据丢失)
复制管理员数据前,需确保原 NAS 状态正常,且存储路径可用:
- 系统状态检查:登录 DSM→「控制面板」→「信息中心」→「系统健康」,确认 CPU、内存、硬盘状态均为 “正常”,无 “警告”“故障” 提示(如硬盘 SMART 错误、存储池降级);
- 存储空间检查:打开「存储管理器」→「存储」,选择用于保存备份文件的存储卷(如 volume1),确认 “可用空间≥100MB”(管理员设置备份文件通常为 1-50MB,预留空间避免备份中断);
- 权限检查:确保当前登录的账户为 “administrators” 群组成员(仅管理员有权复制其他管理员数据),验证方法:「控制面板」→「用户与群组」→选中当前账户→查看 “所属群组” 是否包含 “administrators”。
3. 准备必备工具与存储路径
复制管理员数据需指定存储路径,推荐结合 “本地 + 外接” 双存储,提高备份安全性:
工具 / 路径类型 | 准备要求 | 示例配置 | 优势 |
本地共享文件夹 | 提前创建专用文件夹(如 “Admin_Backup”),避免存放于系统根目录 | 在「File Station」中创建 /volume1/Admin_Backup | 访问便捷,适合日常定期备份 |
外接存储(U 盘 / 硬盘) | 格式化为 FAT32 或 ext4 格式,容量≥1GB | 插入 NAS USB 接口,识别为 “usbshare1” | 离线存储,避免原 NAS 故障时备份丢失 |
异地 NAS 共享文件夹 | 与原 NAS 处于同一局域网,已配置访问权限 | 目标 NAS 路径://192.168.1.105/Backup | 异地冗余,应对区域性故障 |
二、分场景复制管理员数据和设置:3 类核心需求方案
根据用户需求(日常备份、新 NAS 迁移、故障恢复),管理员数据和设置的复制分为 3 类场景,操作步骤差异显著,需针对性选择:
场景 1:本地备份管理员数据和设置(日常运维,防配置丢失)
适用于定期备份原 NAS 的管理员配置,避免因误操作、系统更新失败导致设置丢失,步骤详细可落地:
步骤 1:打开 DSM 配置备份功能
- 登录 DSM 桌面→点击「开始菜单」→找到并打开「控制面板」;
- 在「控制面板」界面,定位 “系统” 分类下的「更新与还原」选项(图标为蓝色刷新箭头),点击进入;
- 切换到「配置备份」标签页(部分 DSM 版本显示为 “备份配置”),界面分为 “备份”(复制数据)和 “恢复”(导入数据)两个选项卡,默认显示 “备份”。
步骤 2:选择需复制的管理员数据范围
- 点击「备份配置」按钮,弹出 “选择要备份的配置” 窗口;
- 按 “核心优先级” 勾选需复制的内容(建议全选,避免遗漏关键设置),具体选项及说明如下:
配置类别 | 包含内容 | 必选 / 可选 |
用户与群组设置 | 管理员账户、普通用户、群组创建;用户权限分配、密码策略、双因素认证 | 必选(核心权限配置) |
共享文件夹设置 | 共享文件夹创建、读写执行权限、回收站启用、加密状态 | 必选(业务数据访问基础) |
系统服务配置 | File Station、iSCSI Manager、Web Station 等服务的端口、启用状态 | 必选(保障服务正常运行) |
网络配置 | 静态 IP、子网掩码、网关、DNS、防火墙规则、VLAN 设置 | 必选(避免网络访问故障) |
安全配置 | 登录 IP 白名单 / 黑名单、SSL 证书、防暴力破解设置 | 必选(保障 NAS 安全) |
外接设备配置 | UPS 联动、打印机关联、USB 存储挂载设置 | 可选(按需勾选) |
- 确认勾选无误后,点击「下一步」。
步骤 3:设置备份路径与加密(关键安全环节)
- 选择备份文件保存路径:
- 本地路径:点击「浏览」→找到提前创建的 “Admin_Backup” 共享文件夹→选择保存位置→「确定」;
- 外接存储路径:若插入 U 盘,路径会显示为 “usbshare1”,选择该路径下的文件夹;
- 启用备份加密(官方强烈推荐,防止配置泄露):
- 勾选「启用加密」选项→在 “密码” 和 “确认密码” 框中输入强密码(要求:8 位以上,含大小写字母、数字、特殊字符,如 “Syno_Admin@2025”);
- 点击「生成密钥文件」(可选),将密钥保存到本地电脑(密钥 + 密码双重保护,丢失后无法解密,需妥善保管);
- 点击「确定」,系统开始执行复制(备份)操作,界面显示进度条(如 “备份中... 75%”)。
步骤 4:验证备份结果
- 进度条完成至 100% 后,系统提示 “配置备份成功”,点击「确定」;
- 打开保存路径(如 “Admin_Backup”),确认生成以 “.dss” 为后缀的备份文件(如 “DSM_Config_20251016.dss”);
- 记录备份信息(文件名、保存路径、加密密码),建议同步到密码管理器或纸质文档,避免遗忘。
场景 2:迁移管理员数据到新 NAS(设备升级 / 替换)
适用于将原 NAS 的管理员配置迁移到新 Synology NAS(如旧 NAS 老化,更换为更高配置型号),实现 “新设备零配置启动”:
步骤 1:新 NAS 基础准备
- 初始化新 NAS:通过 Synology Assistant 安装与原 NAS 相同版本的 DSM(如原 NAS 为 7.2.1,新 NAS 也需安装 7.2.1),避免版本兼容问题;
- 配置临时网络:登录新 NAS→「控制面板」→「网络」,设置临时静态 IP(如 192.168.1.106,与原 NAS 同网段,且不冲突);
- 传输备份文件:将原 NAS 备份的 “.dss” 文件(如 “DSM_Config_20251016.dss”)复制到新 NAS 的共享文件夹(如 “Restore_Admin”,需提前创建)。
步骤 2:新 NAS 导入管理员设置
- 打开新 NAS 的「控制面板」→「更新与还原」→「配置备份」→切换到「恢复」选项卡;
- 点击「浏览」→找到并选择复制过来的 “.dss” 备份文件→「打开」;
- 若备份文件已加密,系统提示输入加密密码,输入正确密码后点击「确定」(若忘记密码,需重新从原 NAS 备份);
- 系统验证备份文件完整性(约 10 秒),若提示 “备份文件有效”,点击「下一步」;
- 选择恢复内容(关键!避免硬件不兼容):
- 若新 NAS 与原 NAS 硬件一致(如同一型号):全选所有配置;
- 若硬件不同(如网卡数量、存储池结构差异):取消勾选 “网络配置”“外接设备配置” 等硬件相关选项,仅恢复 “用户与群组”“共享文件夹权限” 等软件配置;
- 点击「确定」,系统提示 “恢复将重启相关服务”,再次确认后开始恢复,进度条完成后点击「立即重启」(部分设置需重启生效)。
步骤 3:验证迁移效果
- 新 NAS 重启后,用原管理员账户登录 DSM(验证账户迁移成功);
- 检查核心配置:
- 「控制面板」→「用户与群组」:确认所有用户、群组及权限与原 NAS 一致;
- 「File Station」:查看共享文件夹是否存在,权限是否正确;
- 「服务」:检查 iSCSI、Web Station 等核心服务是否正常启动;
- 测试业务功能:如通过原共享文件夹路径访问数据,验证配置迁移无异常。
场景 3:从备份恢复管理员设置(原 NAS 故障修复)
适用于原 NAS 因系统崩溃、配置误操作导致管理员设置异常,需从备份文件恢复:
步骤 1:修复原 NAS 基础系统
- 若原 NAS 能登录 DSM(仅配置异常):直接进入「更新与还原」→「配置备份」;
- 若原 NAS 无法登录(系统崩溃):通过 “重置 DSM” 恢复基础系统(保留数据):
- 长按 NAS 背面的「Reset」按钮(约 3 秒),听到 “嘀” 声后松开,DSM 恢复出厂设置(仅系统配置重置,数据保留);
- 通过 Synology Assistant 重新设置 DSM 管理员账户,登录后进入「更新与还原」。
步骤 2:导入备份文件恢复设置
- 按 “场景 2 步骤 2” 的操作,导入之前备份的 “.dss” 文件;
- 恢复时优先勾选 “用户与群组”“共享文件夹权限”“安全配置” 等核心选项,暂不恢复 “网络配置”(避免 IP 冲突);
- 恢复完成后,手动配置网络(如静态 IP),重启 NAS;
- 验证所有管理员设置是否恢复,测试服务可用性(如文件共享、备份任务)。
三、明确复制范围:哪些数据会被复制?哪些需单独处理?
许多用户误解 “复制管理员数据” 会包含所有 NAS 数据,实则仅覆盖系统配置,需明确范围以避免遗漏:
1. 会被复制的管理员数据和设置(官方定义)
- 账户与权限体系:管理员 / 普通用户账户、群组、密码策略(复杂度 / 有效期)、双因素认证配置、用户配额;
- 共享文件夹基础配置:共享文件夹创建、访问权限(读 / 写 / 执行)、回收站状态、加密开关;
- 系统服务参数:核心服务(File Station、iSCSI、ABB、Web Station)的启用状态、端口号、绑定网卡;
- 网络与安全配置: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防火墙规则(入站 / 出站)、VLAN 划分、SSL 证书;
- 设备联动设置:UPS 电源联动(断电后自动关机)、外接打印机 / USB 存储的挂载规则。
2. 不会被复制,需单独备份的内容
- 业务数据与媒体文件:Synology Photos 中的照片、Video Station 中的视频、共享文件夹中的文档,需通过「Hyper Backup」或「File Station」单独备份;
- 第三方套件配置:Docker 容器数据、Plex/Emby 媒体库设置、MySQL 数据库文件,需通过对应套件的备份功能处理(如 Docker 导出容器配置);
- 存储池与 RAID 配置:存储池创建、RAID 类型、硬盘关联,需通过「存储管理器」单独迁移或重建;
- 系统日志与统计数据:操作日志、性能监控数据,默认不包含在管理员备份中,需手动导出(「日志中心」→「导出日志」)。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复制 / 恢复高频踩坑点)
Q1:备份管理员设置时提示 “权限不足,无法写入文件”,怎么办?
- 原因:当前账户无备份路径的 “写入” 权限,或路径所在存储卷为 “只读” 状态;
- 确认当前账户为 “administrators” 群组成员;
- 打开「File Station」→右键备份路径文件夹→「属性→权限」,确保当前账户有 “写入” 权限;
- 若存储卷为只读:进入「存储管理器」→检查存储池状态,修复损坏的存储卷(如更换故障硬盘)。
Q2:恢复管理员设置后,NAS IP 地址冲突,无法登录,怎么处理?
- 原因:原 NAS 的 IP 与局域网其他设备冲突,恢复后无法通过原 IP 访问;
- 下载并打开「Synology Assistant」→扫描局域网内的 NAS 设备,找到新分配的动态 IP(冲突时系统自动获取);
- 通过新 IP 登录 DSM→「控制面板」→「网络」,修改为未占用的静态 IP;
- 重启 NAS,使用新 IP 重新登录。
Q3:加密备份的管理员设置忘记密码,有办法找回吗?
- 原因:Synology 采用不可逆加密算法,官方无密码找回通道;
- 若原 NAS 可正常使用,重新创建管理员备份,设置新密码并保存到密码管理器(如 1Password);
- 若原 NAS 已故障,需在新 NAS 中手动重建管理员设置,参考原配置文档(如之前截图、记录)。
Q4:恢复设置后,iSCSI 服务无法启动,日志提示 “硬件不匹配”,怎么办?
- 原因:新 NAS 的网卡型号、存储池结构与原 NAS 不同,恢复了不兼容的硬件配置;
- 进入「存储管理器」→「iSCSI」→「目标」,删除原 iSCSI 配置;
- 重新创建 iSCSI 目标与 LUN,绑定新 NAS 的网卡和存储池;
- 启动 iSCSI 服务,验证连接正常。
五、总结:复制管理员数据和设置的核心原则
Synology DSM 管理员数据和设置的复制,本质是 “系统配置的安全冗余”,需遵循以下原则确保高效、安全:
- 定期备份:建议每月备份 1 次,频繁修改配置时每两周 1 次,可通过「任务计划」创建自动备份(DSM 7.2 + 支持);
- 多路径存储:备份文件同时保存到本地共享文件夹和外接存储,避免单一存储故障导致备份丢失;
- 加密优先:所有备份均启用加密,尤其包含用户密码、防火墙规则的敏感配置;
- 先验证后落地:恢复或迁移后,务必先验证核心配置与服务,再投入生产环境;
- 区分配置与数据:管理员设置备份≠业务数据备份,需单独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如 3-2-1 原则:3 份副本、2 种介质、1 份异地)。
通过本文的步骤,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运维人员,都能在 Synology DSM 中安全复制管理员数据和设置,确保 NAS 在故障恢复、设备迁移时配置不丢失,显著降低运维成本与业务中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