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结论:Synology 为什么不支持直接合并存储池 / 卷?
要理解 “不能合并” 的本质,需先明确存储池与卷的底层定义 —— 两者是 “硬件 RAID 阵列” 与 “文件系统逻辑分区” 的递进关系,结构独立性决定了无法直接融合。
1. 存储池:基于独立 RAID 阵列,无法跨阵列合并
存储池是 “由一组硬盘组成的 RAID 阵列集合”(如 3 块硬盘的 RAID 5),其核心特征是 “硬件关联性强”:
- 每个存储池对应独立的 RAID 控制器资源(如缓存、校验计算);
- 存储池的容量、容错能力由其所属 RAID 阵列决定(如 RAID 5 存储池容量 =(盘数 - 1)× 单盘容量);
- 不同存储池的 RAID 类型、硬盘数量、硬件接口可能完全不同(如一个是 SATA 硬盘的 RAID 5,一个是 NVMe SSD 的 RAID 10)。
若强行合并两个存储池,需将不同 RAID 阵列的 “数据块、校验信息” 重新重组,这会破坏原有 RAID 结构,导致所有数据丢失 —— 这是 Synology 官方明确不支持存储池直接合并的根本原因。
2. 卷:依赖文件系统分区,跨卷合并无底层支持
卷是 “存储池上划分的逻辑分区”(如在 RAID 5 存储池上创建的 Btrfs 卷),其独立性体现在:
- 每个卷有独立的文件系统索引(如 EXT4 的 inode 表、Btrfs 的块组映射);
- 卷的权限配置、数据压缩、快照策略是独立的(如卷 1 启用 Btrfs 压缩,卷 2 不启用);
- 跨卷的文件数据无法直接 “物理合并”(需通过数据拷贝实现逻辑整合)。
例如:在两个不同存储池上分别创建 “volume1(EXT4)” 和 “volume2(Btrfs)”,两者的文件系统结构完全不同,合并时无法兼容索引规则,会导致文件路径错乱(如同一文件名在两个卷中存在,合并后无法判断保留哪个)。
表 1:Synology 存储池 / 卷合并支持性总结
操作需求 | 是否支持直接合并 | 核心限制 | 官方建议 |
合并两个不同存储池 | 不支持 | 跨 RAID 阵列,结构冲突,数据风险高 | 通过 “数据迁移 + 删除旧存储池” 实现逻辑整合 |
合并同一存储池的两个卷 | 不支持 | 卷是独立逻辑分区,文件系统索引不兼容 | 删除其中一个卷,扩展剩余卷至存储池全容量 |
合并不同文件系统的卷 | 不支持 | EXT4 与 Btrfs 索引规则不同,无法兼容 | 统一文件系统后,通过共享文件夹同步数据 |
二、3 种替代方案:实现 “类似合并” 的需求(官方认可)
虽然无法直接合并,但可通过 “逻辑整合”“数据迁移”“硬件重组” 三种方案,满足 “统一管理、容量整合” 的核心需求,且均为 Synology 官方推荐的安全操作。
方案 1:同一存储池内 “删除卷 + 扩展容量”(适合同一存储池多卷)
若两个卷位于同一存储池(如在 “Storage Pool 1” 上创建了 “volume1” 和 “volume2”),可通过 “删除冗余卷、扩展目标卷” 实现 “单卷大容量”,相当于 “合并同存储池内的卷”。
适用场景:
- 同一存储池上创建了多个小容量卷,想整合为一个大卷;
分步操作(DSM 7.x 为例):
- 备份冗余卷数据(关键!避免删除后丢失):
- 打开「File Station」,将 “volume2” 中的所有文件复制到 “volume1” 或外接硬盘;
- 确认备份完成后,验证文件完整性(如打开核心文档、播放视频)。
- 删除冗余卷:
- 进入「存储管理器」→「存储」→找到 “volume2”;
- 右键点击→选择「删除」→勾选 “我已了解此操作将清除卷上的所有数据”→「确定」;
- 等待删除完成(约 1-3 分钟,视卷容量而定),删除后存储池会释放对应容量(显示为 “未分配”)。
- 扩展目标卷至全容量:
- 在 “扩展容量” 窗口中,选择 “使用所有可用容量”→「下一步」;
- 点击「应用」,等待扩展完成(约 5-10 分钟);
- 扩展后,“volume1” 的容量 = 原容量 + 删除 “volume2” 释放的容量,实现 “同存储池卷整合”。
方案 2:“数据迁移 + 删除旧存储池”(适合跨存储池合并)
若两个卷位于不同存储池(如 “Storage Pool 1” 的 “volume1” 和 “Storage Pool 2” 的 “volume2”),需先将旧存储池的数据迁移到目标存储池,再删除旧存储池,实现 “单存储池 + 单卷” 的整合效果。
适用场景:
- 想淘汰旧存储池(如用新硬盘组建的 RAID 6 替代旧 RAID 5);
分步操作:
- 确认目标存储池容量:
- 进入「存储管理器」→查看目标存储池(如 “Storage Pool 2”)的 “可用容量”,确保≥旧存储池 “已用容量”(如旧池已用 10TB,目标池可用需≥10TB)。
- 迁移旧存储池数据:
- 方法 A:通过「File Station」拷贝(适合中小数据量,≤10TB);
- 打开「File Station」,左侧选择 “volume2”(旧卷),右侧选择 “volume1”(目标卷);
- 勾选所有文件夹→右键「复制」,等待拷贝完成(10TB 约需 2-4 小时,取决于硬盘速度)。
- 方法 B:通过「Hyper Backup」备份恢复(适合大数据量,>10TB);
- 在旧存储池上创建备份任务:「Hyper Backup」→「+」→选择 “数据备份任务”→源为 “volume2”,目标为 “volume1” 的共享文件夹;
- 启动备份(支持增量备份,后续更新数据可快速同步);
- 备份完成后,验证目标卷数据完整性(如打开关键文件)。
- 删除旧存储池:
- 确认数据迁移完成且无误后,进入「存储管理器」→右键点击旧存储池(如 “Storage Pool 2”)→「删除」;
- 勾选 “我已了解此操作将清除存储池上的所有数据”→「确定」;
- 删除后,旧存储池的硬盘会变为 “未分配” 状态(可用于扩展目标存储池或组建新存储池)。
方案 3:iSCSI LUN 合并(适合虚拟化 / 服务器存储需求)
若合并需求是 “为虚拟机 / 服务器提供单一大容量存储”,可通过 “创建多个 iSCSI LUN,在客户端合并为一个逻辑卷” 的方式实现,无需在 NAS 端合并存储池 / 卷。
适用场景:
- 需为 VMware、Hyper-V 等虚拟化平台提供存储;
- 客户端支持 LUN 合并(如 Windows 的 “动态磁盘”、Linux 的 LVM);
- 不想在 NAS 端删除现有存储池 / 卷(需保留原有数据结构)。
分步操作:
- 在 NAS 上创建多个 iSCSI LUN:
- 进入「SAN Manager」→「iSCSI LUN」→「创建」;
- 分别在两个存储池上创建 LUN(如 LUN1 来自 “Storage Pool 1”,容量 5TB;LUN2 来自 “Storage Pool 2”,容量 5TB);
- 配置 iSCSI 目标,将两个 LUN 映射到客户端服务器(如 Windows Server)。
- 在客户端合并 LUN(以 Windows 为例):
- 找到两个 iSCSI LUN(显示为 “基本磁盘”),右键点击→「转换为动态磁盘」;
- 右键点击其中一个 LUN→「扩展卷」→选择另一个 LUN 作为 “扩展空间”→「下一步」;
- 完成后,两个 LUN 会合并为一个 “动态卷”(容量 10TB),客户端可作为单一存储使用。
三、合并相关高频问题 FAQ(官方解答)
Q1:能否通过第三方工具(如 GParted)强制合并 Synology 的存储池 / 卷?
答:不建议,风险极高。第三方工具未适配 Synology 的自定义 RAID 架构和文件系统优化:
- 强制合并会破坏 DSM 的存储管理逻辑,导致 NAS 无法识别存储池,甚至系统崩溃;
- 使用第三方工具会失去 Synology 官方保修,后续故障无法获得支持。
Q2:同一存储池内的两个 Btrfs 卷,能否通过 “快照迁移” 实现合并?
答:可以,适合需要保留文件历史版本的场景:
- 在旧卷(volume2)上创建全量快照:「存储管理器」→「快照」→「+」→选择 “volume2”;
- 将快照备份到目标卷(volume1):「Hyper Backup」→选择快照作为备份源,目标为 “volume1” 的共享文件夹;
- 恢复快照到目标卷:在 “volume1” 上通过「Hyper Backup」恢复快照数据,实现 “数据 + 历史版本” 的合并;
- 删除旧卷并扩展目标卷,完成整合。
Q3:合并后发现目标卷容量未达到预期(如 10TB+10TB 仅显示 18TB),是什么原因?
答:正常,因存储系统预留空间和文件系统开销:
- Synology 会为存储池预留约 5% 的空间,用于 RAID 重建、日志记录;
- 文件系统(尤其是 Btrfs)会占用部分容量存储元数据(如校验块、快照索引);
- 10TB+10TB 的实际可用容量约为 18-18.5TB,属正常范围,无需担心。
Q4:迁移数据时 NAS 性能下降明显,影响正常使用怎么办?
答:通过 “限速 + 错峰” 优化:
- 限制迁移速度:「File Station」→「设置」→「传输」→勾选 “启用传输限速”→设置上行 / 下行速度(如 50MB/s,避免占满带宽);
- 错峰操作:在 NAS 低负载时段(如深夜 2-6 点)启动数据迁移,通过「任务计划」设置定时任务:
- 进入「控制面板」→「任务计划」→「创建」→「用户定义的脚本」;
- 编写拷贝脚本(如cp -r /volume2/* /volume1/),设置执行时间为凌晨 3 点;
- 暂停非必要服务:迁移期间关闭 Docker、Synology Drive 同步等非核心服务,释放 CPU / 内存资源。
四、合并操作的 5 个关键注意事项(避坑指南)
- 备份是底线:无论哪种替代方案,操作前必须备份所有数据(尤其是旧存储池 / 卷),建议采用 “本地备份 + 异地备份” 双重保障(如外接硬盘 + Synology C2);
- 优先合并同类型存储:尽量选择相同文件系统(如均为 Btrfs)、相同硬盘类型(如均为 HDD)的存储池 / 卷合并,减少兼容性问题;
- 避免中断迁移:数据迁移 / 卷扩展过程中,切勿关闭 NAS 或断开网络,中断会导致数据损坏,需重新执行操作;
- 合并后验证完整性:完成后需逐一验证核心文件(如大型视频、数据库文件),确保无损坏或缺失;
- 旧硬件妥善处理:删除旧存储池后,若硬盘不再使用,需通过「存储管理器」→「硬盘」→「安全擦除」清除数据,避免信息泄露。
总结:合并需求的核心应对逻辑
Synology 不支持存储池 / 卷直接合并,本质是为了 “数据安全” 和 “系统稳定”。面对合并需求,需按以下逻辑选择方案:
- 同存储池多卷:优先 “删除旧卷 + 扩展目标卷”,操作最简单,无数据迁移风险;
- 跨存储池合并:选择 “数据迁移 + 删除旧存储池”,适合彻底整合存储结构;
- 虚拟化需求:通过 “iSCSI LUN 客户端合并”,无需改动 NAS 存储配置,灵活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