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理清:什么是 Synology DSM 硬盘分区?与普通电脑有何不同?

要理解 Synology 分区,需先跳出 “普通电脑分区” 的固有认知,明确其在 DSM 存储体系中的定位与核心作用 —— 它是 “硬件硬盘” 与 “用户可操作的卷” 之间的关键桥梁。

1. Synology DSM 硬盘分区的核心定义

Synology DSM 硬盘分区是指:DSM 系统根据存储需求,在物理硬盘上划分的、具有特定功能的 “逻辑存储区块”,每个分区有独立的用途(如运行系统、存储数据、构建 RAID),且受 DSM 自动管理,用户无需像普通电脑一样手动创建 / 删除分区。

2. Synology 分区与普通电脑分区的核心差异

普通电脑的分区是 “单盘独立划分”(如一块 1TB 硬盘分为 C 盘 500GB、D 盘 500GB),而 Synology 分区是 “服务于存储池与 RAID” 的多层级结构,差异主要体现在 3 个维度:
对比维度
普通电脑硬盘分区
Synology DSM 硬盘分区
关键结论
划分逻辑
单块硬盘独立划分,用户可手动指定分区大小、格式
基于 “存储池 + RAID” 划分,多块硬盘的分区共同组成存储池,用户无法直接操作单盘分区
Synology 分区是 “集群化” 的,服务于整体存储,而非单盘
核心用途
区分系统盘(C 盘)、数据盘(D/E 盘),方便文件分类
1. 系统分区:存放 DSM 操作系统及核心组件;2. 数据分区:组成存储池,承载卷与用户数据;3. RAID 分区:存储 RAID 校验信息、阵列配置
分区功能与 NAS 运行深度绑定,无 “用户自定义用途” 空间
管理方式
用户可通过 “磁盘管理” 手动创建、删除、调整分区
DSM 自动管理,用户仅能通过 “存储管理器” 查看分区信息,无法手动修改(避免破坏存储结构)
Synology 分区无需用户干预,自动适配存储需求

二、Synology DSM 的 3 类核心硬盘分区:功能与作用解析

Synology DSM 会根据存储需求,在物理硬盘初始化时自动创建 3 类核心分区,每类分区承担不同角色,共同保障 NAS 稳定运行与数据存储。

表 1:Synology DSM 主要硬盘分区类型及功能

分区类型
核心功能
大小范围
特点与管理说明
系统分区(System Partition)
1. 存放 DSM 操作系统内核、启动程序;2. 存储系统配置文件(如用户权限、网络设置);3. 运行 DSM 后台服务(如文件共享、备份服务)
固定约 2.3GB(DSM 7.x),与硬盘容量无关
1. 每块物理硬盘都会创建独立系统分区(确保单盘故障不影响系统启动);2. 用户不可见、不可修改,DSM 自动维护;3. 系统升级时自动更新分区内的系统文件
数据分区(Data Partition)
1. 组成 “存储池” 的核心区块(多块硬盘的数据分区共同构建存储池);2. 承载 “卷” 的实际数据(如 EXT4/Btrfs 卷的文件数据、元数据);3. 存储 RAID 阵列的校验信息(如 RAID 5 的 parity 数据)
剩余全部可用容量(扣除系统分区后)
1. 数据分区的大小由硬盘容量、RAID 类型决定(如 4 块 8TB 硬盘做 RAID 5,总数据分区容量≈24TB);2. 数据分区与存储池绑定,删除存储池时才会清除对应数据分区;3. 支持动态扩展(添加新硬盘后,自动新增数据分区并入存储池)
RAID 配置分区(RAID Config Partition)
1. 存储 RAID 阵列的配置信息(如 RAID 类型、成员硬盘、同步状态);2. 记录 RAID 故障恢复所需的关键参数(如坏道标记、同步进度)
固定约 128MB,每块 RAID 成员硬盘均有
1. 仅在组建 RAID 阵列时自动创建,单盘 Basic 模式无此分区;2. 分区损坏会导致 RAID 阵列无法识别,需通过 DSM 重建配置;3. 不可见且不可修改,DSM 自动备份配置信息到多块硬盘(防单盘分区损坏)
核心层级关系:物理硬盘 → 系统分区 + 数据分区 + RAID 配置分区(按需)→ 数据分区组成存储池 → 存储池上创建卷 → 卷承载共享文件夹与用户数据。

三、如何查看 Synology DSM 硬盘分区?2 种方法(新手 + 进阶)

Synology DSM 不开放 “手动修改分区” 的权限,但提供 “查看分区信息” 的入口,用户可通过图形化界面(新手友好)或命令行(进阶需求)了解分区状态,排查存储问题。

方法 1:DSM 图形化界面查看(新手首选,无需技术基础)

通过 DSM “存储管理器” 可查看硬盘的分区总数、容量分配等关键信息,适合日常了解存储结构:

详细步骤:

  1. 登录 DSM 系统:打开浏览器,输入 NAS 的 IP 地址(如 192.168.1.100),输入管理员账号密码;
  1. 进入存储管理器:点击桌面「存储管理器」图标,或通过「开始」→「系统工具」→「存储管理器」进入;
  1. 查看单块硬盘的分区概览:
    • 左侧导航栏点击「硬盘」,找到目标物理硬盘(如 “Hard Disk 1 (/dev/sda)”);
    • 点击硬盘行右侧的「详情」按钮,在弹出的 “硬盘详情” 窗口中切换到「分区」标签页;
    • 此处会显示该硬盘的 “分区总数”“各分区类型(系统 / 数据)”“分区容量”“分区状态(正常 / 异常)”;
    • 示例:一块 16TB 硬盘的分区信息可能为 “系统分区(2.3GB)+ 数据分区(15.99TB)”,共 2 个分区。
  1. 查看存储池与分区的关联:
    • 进入「存储」页面,右键点击目标存储池(如 “Storage Pool 1”)→选择「详情」;
    • 在「硬盘」标签页中,可看到组成该存储池的所有物理硬盘,及每块硬盘 “数据分区” 的容量贡献(如 4 块 16TB 硬盘的 RAID 5,每块硬盘贡献 16TB 数据分区,总存储池容量≈48TB)。

方法 2:SSH 命令行查看(进阶用户,获取详细分区参数)

对于需要了解分区的 “设备号、文件系统类型、扇区范围” 等底层信息的用户,可通过 SSH 命令行查看,适合排查分区故障或技术验证:

前置准备:

  1. 开启 SSH 功能:进入 DSM「控制面板」→「终端机和 SNMP」→勾选 “启动 SSH 功能”→设置端口(默认 22)→「应用」;
  1. 连接 SSH 终端:用 PuTTY/FinalShell 等工具,输入 NAS IP+SSH 端口,以管理员账号登录。

核心命令与解读:

  1. 查看所有硬盘的分区列表(最常用)
输入命令:lsblk
示例输出(以 4 盘位 NAS 为例):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sda      8:0    0  14.6T  0 disk├─sda1   8:1    0   2.3G  0 part /boot└─sda2   8:2    0  14.6T  0 part└─md0   9:0    0  43.8T  0 raid5 /volume1sdb      8:16   0  14.6T  0 disk├─sdb1   8:17   0   2.3G  0 part /boot└─sdb2   8:18   0  14.6T  0 part└─md0   9:0    0  43.8T  0 raid5 /volume1
解读:
    • sda/sdb:物理硬盘设备号,对应 DSM 中的 “Hard Disk 1”“Hard Disk 2”;
    • sda1/sdb1:系统分区(容量 2.3G,挂载点/boot,存放 DSM 系统);
    • sda2/sdb2:数据分区(容量 14.6T,未直接挂载,属于 RAID 阵列);
    • md0:由sda2/sdb2等数据分区组成的 RAID 5 阵列,最终挂载为/volume1(用户可见的卷)。
  1. 查看指定硬盘的分区详情(含文件系统)
输入命令(替换sda为目标硬盘设备号):fdisk -l /dev/sda
示例输出:
Disk /dev/sda: 16.0 TB, 16000900661248 bytes, 31251759104 sectorsUnits: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4096 bytesI/O size (minimum/optimal): 4096 bytes / 4096 bytesDisk label type: gptDisk identifier: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Device          Start          End    Sectors  Size Type/dev/sda1        2048      4812799      4810752  2.3G Linux filesystem/dev/sda2      4812800  31251755007  31246942208 14.6T Linux filesystem
解读:
    • Type:分区类型(均为 “Linux filesystem”,DSM 专用格式,不兼容普通电脑);
    • Start/End:分区的扇区范围(底层存储地址,用户无需关注);
    • Size:分区容量(与图形化界面查看的一致,验证分区信息准确性)。

四、Synology DSM 硬盘分区的 5 个核心限制与注意事项

Synology 分区由系统自动管理,用户需了解其固有限制,避免因尝试 “手动干预” 导致存储故障或系统异常。

1. 用户无法手动创建 / 删除 / 调整分区

DSM 的分区逻辑完全服务于 “存储池”“RAID” 的配置需求,用户无任何手动操作分区的入口:
  • 当你创建存储池时,DSM 会自动在成员硬盘上创建 “数据分区” 和 “RAID 配置分区”;
  • 当你删除存储池时,DSM 会自动清除对应硬盘上的数据分区(系统分区保留,用于下次存储配置);
  • 强行通过第三方工具(如 GParted)修改分区,会导致 DSM 无法识别硬盘,甚至系统崩溃,且失去官方保修。

2. 系统分区容量固定,不随硬盘大小变化

无论物理硬盘是 4TB 还是 32TB,DSM 创建的系统分区容量均固定为约 2.3GB(DSM 7.x)、约 1.4GB(DSM 6.x):
  • 系统分区仅存放核心操作系统文件,无需更大容量;
  • 即使硬盘容量不足(如 2GB 以下的旧硬盘),DSM 也会优先保证系统分区容量,剩余空间若不足创建数据分区,会提示 “硬盘容量不足,无法加入存储池”。

3. 数据分区容量受 RAID 类型与硬盘数量限制

数据分区的总容量并非 “单块硬盘数据分区之和”,而是需按 RAID 算法扣除容错容量:
  • 示例 1:3 块 16TB 硬盘组建 RAID 5,每块硬盘数据分区 16TB,总数据分区容量 =(3-1)×16TB=32TB(扣除 1 块硬盘的容错容量);
  • 示例 2:2 块 16TB 硬盘组建 RAID 1,总数据分区容量 = 1×16TB(仅保留 1 块硬盘的容量,另 1 块为镜像容错);
  • 若硬盘容量不一致(如 16TB+8TB),数据分区会按 “最小硬盘容量” 对齐(如上述组合的每块数据分区为 8TB,总容量按最小盘计算)。

4. 分区格式为 DSM 专用,不兼容普通电脑

Synology 硬盘的所有分区(系统 / 数据 / RAID 配置)均采用 “Linux filesystem” 格式(具体为 ext4 或 btrfs 的变种),普通电脑(Windows/Mac)无法直接识别:
  • 若将 Synology 硬盘拆下接电脑,电脑会提示 “未格式化”,切勿点击 “格式化”(会清除所有分区和数据);
  • 如需在电脑上读取 Synology 硬盘的数据,需通过 NAS 的 “文件共享” 功能(如 SMB/NFS)远程访问,而非直接挂载硬盘。

5. 单块硬盘最多包含 3 类分区(系统 + 数据 + RAID 配置)

根据硬盘的使用场景,单块硬盘的分区数量最多为 3 个,最少为 1 个:
  • 场景 1:硬盘加入 RAID 阵列→包含 “系统分区 + 数据分区 + RAID 配置分区”(3 个);
  • 场景 2:硬盘以 Basic 模式使用(单盘存储池)→包含 “系统分区 + 数据分区”(2 个);
  • 场景 3:硬盘仅作为 “系统启动盘”(无数据存储)→仅包含 “系统分区”(1 个,极少用于 NAS,多为测试场景)。

五、常见问题 FAQ(解答用户对分区的高频疑问)

Q1:Synology DSM 为什么不开放手动分区功能?

答:核心是为了 “存储稳定性” 和 “用户操作简化”:
  • 普通用户手动分区易出现 “分区大小不合理”“格式错误” 等问题,导致 RAID 创建失败或数据丢失;
  • DSM 的自动分区逻辑经过大量兼容性测试,能最优适配不同硬盘容量、RAID 类型的需求,避免人为失误;
  • 存储池、卷的概念已覆盖用户对 “容量划分” 的需求(如在存储池上创建多个卷,等效于普通电脑的 C/D 盘),无需再手动分区。

Q2:硬盘故障后,其他硬盘上的系统分区还能正常使用吗?

答:能,这正是 Synology 系统分区 “每盘独立创建” 的设计目的:
  • 若某块硬盘故障,其系统分区也会失效,但其他硬盘上的系统分区仍正常运行,DSM 可通过这些分区启动;
  • 故障硬盘更换后,DSM 会自动在新硬盘上创建系统分区,恢复 “每盘有系统分区” 的冗余状态,确保下次故障不影响系统启动。

Q3:为什么我的硬盘显示 “未分配空间”,但 DSM 无法创建分区?

答:“未分配空间” 多为以下 2 种情况,并非 DSM 分区问题:
  • 情况 1:硬盘容量过小(如<4GB),扣除系统分区后,剩余空间不足创建数据分区(DSM 要求数据分区最小容量≥1GB),需更换更大容量硬盘;
  • 情况 2:硬盘之前被普通电脑分区过,存在 DSM 不识别的分区格式(如 NTFS),需通过 DSM「存储管理器」→「硬盘」→「初始化」清除原有分区(会删除所有数据),DSM 会重新创建系统分区,此时 “未分配空间” 会变为可用于创建数据分区的空间。

Q4:升级 DSM 版本后,分区会发生变化吗?

答:仅系统分区可能小幅调整,数据分区和 RAID 配置分区无变化:
  • 系统分区:升级 DSM 时(如从 6.x 到 7.x),系统会自动更新分区内的操作系统文件,容量可能从 1.4GB 增至 2.3GB(通过调整分区内的文件布局实现,不影响数据分区);
  • 数据分区 / RAID 配置分区:完全不受 DSM 升级影响,升级前后的容量、格式、关联关系均不变,无需担心数据丢失。

总结:Synology DSM 硬盘分区的核心认知

Synology DSM 硬盘分区是 “自动化、服务于整体存储” 的底层结构,用户无需深入理解其技术细节,只需记住 3 个核心点:
  1. 无需手动操作:分区由 DSM 根据存储池、RAID 配置自动创建 / 管理,用户唯一能做的是 “查看分区信息”;
  1. 层级关系明确:物理硬盘→系统 / 数据 / RAID 分区→存储池→卷→共享文件夹,理解这一层级,就能明白 “为什么创建卷前要先建存储池”;
  1. 避免第三方干预:任何手动修改分区的行为都会破坏 DSM 存储逻辑,出现问题时,通过 DSM「存储管理器」查看分区状态,或联系官方支持,而非自行用工具修复。
若你在使用中遇到 “分区相关故障”(如 DSM 提示 “分区损坏”“无法识别分区”),可参考 Synology 官方知识库(https://kb.synology.cn/zh-cn/DSM/tutorial/What_are_drive_partitions)获取型号适配的解决方案,或提供 “存储管理器日志” 联系官方技术支持,确保安全恢复存储功能。
Synology DSM 硬盘分区是什么?类型 + 查看 + 注意事项全解析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技术支持

  • ·

    Synology Drive 我...

  • ·

    Synology Drive 与...

  • ·

    Synology Drive 内...

  • ·

    Synology Drive 同...

  • ·

    Synology删除文件后存储空...

  • ·

    Synology DSM 检查系...

  • ·

    Synology Drive能当...

  • ·

    Synology Docker容...

相关文章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尚品园             1号楼225

北京群晖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微信咨询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