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懂基础:硬盘坏道是什么?2 种类型差异极大(诊断前必知)
诊断坏道前,需先明确 “逻辑坏道” 与 “物理坏道” 的本质差异 —— 前者可通过软件修复,后者是硬盘物理损伤,必须更换硬盘,这是后续诊断和处理的核心依据。

表 1:Synology NAS 硬盘坏道类型对比(本质 + 表现 + 可修复性)

坏道类型
本质原因
典型表现
可修复性
数据风险
逻辑坏道(占比 40%)
1. 数据写入中断(如意外断电、传输干扰)2. 系统 bug 导致的扇区标记错误3. 硬盘固件临时故障
1. 读写特定文件时卡顿、提示 “文件损坏”2. DSM 日志偶发 “IO error”“checksum mismatch”3. 硬盘可正常识别,SMART 无 “物理坏道” 参数异常
可修复(通过 DSM 工具标记并跳过坏道)
低(数据可通过修复或备份恢复)
物理坏道(占比 60%)
1. 硬盘磁头磨损、盘片划伤(机械部件损伤)2. 扇区物理氧化、失效(长期使用老化)3. 硬盘受到撞击、振动导致的硬件损伤
1. 硬盘运行有异响(“咔哒” 声、摩擦声)2. DSM 频繁提示 “坏道警告”,且关联固定扇区3. SMART 信息中 “重新分配扇区计数”“当前待映射扇区计数” 持续增长
不可修复(需更换硬盘,避免坏道扩散)
高(物理坏道可能导致数据永久丢失,甚至损坏其他扇区)
快速区分技巧:收到警告后,先观察硬盘是否有物理异响(如持续 “咔哒” 声)—— 有则大概率是物理坏道;无则优先排查逻辑坏道,通过 DSM 工具尝试修复。

二、坏道警告的 3 种典型表现:如何确认是 “坏道” 而非其他问题?

Synology NAS 会通过 “DSM 界面提示、日志记录、硬盘状态变化” 三种方式发出坏道警告,用户可通过这些表现初步判断是否为坏道问题,避免与 “线缆接触不良”“系统误报” 混淆。

表现 1:DSM 界面直接弹出 “坏道警告”

这是最直观的警告方式,通常在坏道数量达到阈值时触发:
  • 弹出时机:NAS 开机后、执行文件读写操作时,或定期硬盘检测后;
  • 警告内容:“硬盘 [Hard Disk 1 (/dev/sda)] 检测到坏道,建议立即备份数据并检查硬盘健康状态”;
  • 伴随现象:点击警告弹窗中的 “查看详情”,可直接进入「存储管理器」的硬盘页面,目标硬盘会标注 “警告” 状态(黄色标识)。

表现 2:系统日志记录 “坏道相关错误”

若未注意到弹窗警告,可通过 DSM 日志追溯坏道信息,尤其适合 “偶发坏道” 的排查:
  1. 登录 DSM→打开「存储管理器」→点击顶部「日志」;
  1. 在「日志类型」下拉菜单中勾选 “硬盘”,「时间范围」选择 “最近 7 天”;
  1. 搜索关键词 “bad sector”“sector error”“read error”,若出现类似以下日志,可确认存在坏道:
    • “Hard Disk 2 (/dev/sdb) has bad sectors at LBA 12345678”(LBA 为扇区地址,代表坏道位置);
    • “Read error on /dev/sda, sector 87654321: Input/output error”(读取特定扇区时出错,指向坏道)。

表现 3:硬盘读写异常 + SMART 参数变化

坏道会直接影响硬盘读写性能,同时导致 SMART(自我监测、分析与报告技术)关键参数异常,这是 “隐性坏道” 的重要识别依据:
  • 读写异常:复制文件时速度突然降至 0KB/s、频繁中断;打开特定文件夹时 DSM 卡顿,甚至提示 “无法访问该文件夹”;
  • SMART 参数异常:进入「存储管理器」→「硬盘」→选中目标硬盘→点击「SMART 信息」,重点关注 3 个与坏道强相关的参数:
SMART 参数名称
正常范围
坏道警告阈值
含义解读
重新分配扇区计数(05)
0
>0
硬盘已将坏道标记为 “不可用”,并分配备用扇区,数值越大坏道越多
当前待映射扇区计数(09)
0
>0
存在已检测到但未修复的坏道,即将被标记为 “重新分配”
硬件 ECC 错误计数(C7)
0
>100
硬盘读写时出现数据纠错错误,常伴随坏道出现

三、3 步精准诊断:Synology 硬盘坏道与健康状态(官方方法)

收到坏道警告后,需通过 “初步检测→深度验证→物理排查” 三步诊断,明确坏道类型、数量及硬盘整体健康状态,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第一步:DSM “表面检测”—— 快速定位坏道(新手首选)

Synology DSM 自带的 “表面检测” 工具可扫描硬盘所有扇区,直接标记坏道并尝试修复逻辑坏道,是最基础且安全的诊断方法,无需命令行操作。

适用场景:

  • 新手用户,无技术基础;
  • 初步确认坏道是否存在、是否为逻辑坏道;
  • DSM 7.x/6.x 版本通用(步骤略有差异,以 7.x 为例)。

详细步骤:

  1. 进入检测界面:
    • 登录 DSM→打开「存储管理器」→左侧导航栏点击「硬盘」;
    • 右键点击收到警告的硬盘(如 “Hard Disk 1 (/dev/sda)”)→选择「表面检测」;
  1. 选择检测模式:
    • 快速检测(推荐优先尝试):
      • 检测范围:仅扫描硬盘的 “关键扇区”(如引导扇区、文件系统索引扇区),耗时短(1TB 硬盘约 10-20 分钟);
      • 功能:可检测影响系统识别的严重坏道,对逻辑坏道进行初步修复;
    • 完整检测(快速检测异常后执行):
      • 检测范围:扫描硬盘所有扇区(1TB 硬盘约 1-2 小时,8TB 硬盘约 4-6 小时);
      • 功能:精准定位所有坏道,自动修复逻辑坏道,标记物理坏道(后续读写会跳过这些扇区);
  1. 执行检测并查看结果:
    • 点击「开始」,检测过程中 NAS 可正常使用,但建议避免高负载操作(如大量文件传输);
    • 检测完成后,系统会弹出结果提示:
      • 若显示 “检测通过,未发现坏道”:说明之前的警告可能是误报,或逻辑坏道已修复;
      • 若显示 “检测发现 x 个坏道,已修复 y 个,标记 z 个”:y>0 说明存在逻辑坏道(已修复),z>0 说明存在物理坏道(已标记,需后续关注);
      • 若显示 “检测发现大量坏道,无法修复”:说明硬盘存在严重物理损坏,需立即备份数据并更换。

第二步:SMART 信息深度解读 —— 判断硬盘整体健康

“表面检测” 侧重坏道本身,而 SMART 信息可反映硬盘的 “整体健康趋势”,判断坏道是否在持续扩散,避免仅修复现有坏道却忽视硬盘老化问题。

关键参数解读(除坏道相关参数外,需关注以下健康指标):

  1. 累计通电时间计数(0C):
    • 单位:小时,通常硬盘设计寿命为 60000-80000 小时(约 7-9 年);
    • 若数值>50000 小时且伴随坏道警告,说明硬盘已接近寿命上限,建议更换,即使修复坏道也易复发。
  1. 温度(C2):
    • 正常范围:25-40℃,若温度持续>45℃,会加速扇区老化,导致坏道扩散;
    • 解决:检查 NAS 通风是否良好,可添加散热风扇或清理通风口灰尘。
  1. 磁头加载 / 卸载计数(C1):
    • 正常范围:无固定上限,但短期内数值骤增(如 1 个月增长 1000 次以上),说明磁头频繁启停,易导致磁头磨损,增加物理坏道风险;
    • 原因:多为 NAS 频繁休眠 / 唤醒,可在「控制面板」→「硬件和电源」中调整硬盘休眠策略(如延长闲置时间)。

健康状态判断标准:

  • 良好:所有 SMART 参数均在正常范围,“重新分配扇区计数” 等坏道参数为 0,累计通电时间<40000 小时;
  • 预警:存在少量逻辑坏道(已修复),或 “当前待映射扇区计数” 为 1-5(无物理坏道),需每月检测 SMART 信息;
  • 危险:“重新分配扇区计数” 持续增长(如每月增加>10),或累计通电时间>50000 小时,即使无大量坏道也建议更换硬盘。

第三步:命令行 “badblocks” 检测 —— 进阶用户精准验证

对于有技术基础的用户,通过 SSH 命令行的 “badblocks” 工具可更精准地扫描坏道(支持指定扇区范围、输出详细坏道地址),适合 “怀疑 DSM 检测不彻底” 或 “需向售后提供坏道证据” 的场景。

前置准备:

  1. 开启 SSH 功能:
    • 进入 DSM「控制面板」→「终端机和 SNMP」→勾选 “启动 SSH 功能”→设置端口(默认 22)→「应用」;
  1. 备份数据:
    • “badblocks” 的 “写入测试” 模式会破坏数据,若仅需诊断,选择 “只读测试”;若需彻底验证,需先备份硬盘内所有数据。

详细步骤:

  1. 连接 SSH 终端:
    • 电脑打开 PuTTY/FinalShell,输入 NAS IP 地址和 SSH 端口,用管理员账号登录;
  1. 执行只读测试(安全,不破坏数据):
    • 输入命令(/dev/sda 替换为目标硬盘设备号,可在 DSM「硬盘」页面查看):
badblocks -v /dev/sda
    • 参数说明:-v表示 “详细模式”,会实时输出扫描进度和坏道地址;
  1. 查看结果:
    • 若输出 “0 bad blocks found.”,说明未发现坏道;
    • 若输出 “xx bad blocks found at positions: xxxxxxxx...”,则列出坏道的扇区地址,可确认坏道位置和数量;
  1. (可选)执行写入测试(彻底验证,会删除数据):
    • 仅在硬盘无重要数据时执行,命令:
badblocks -w -v /dev/sda
    • 参数说明:-w表示 “写入测试”,通过向扇区写入测试数据验证是否损坏,结果更精准,但会清空硬盘所有数据。

四、诊断后处理:逻辑坏道修复 vs 物理坏道更换

根据诊断结果,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案,避免 “过度修复” 或 “延误更换”:

方案 1:逻辑坏道 —— 修复后持续监控

若诊断为逻辑坏道(已通过 DSM 表面检测修复,SMART 坏道参数无持续增长):
  1. 验证修复效果:
    • 打开之前读写卡顿的文件 / 文件夹,确认可正常访问;
    • 执行一次 “完整表面检测”,确认无新坏道出现;
  1. 持续监控:
    • 在 DSM「存储管理器」→「硬盘」→右键目标硬盘→「编辑自动检测」,设置 “每月执行一次完整检测”;
    • 每月查看 SMART 信息,确保 “重新分配扇区计数”“当前待映射扇区计数” 保持为 0;
  1. 预防复发:
    • 避免 NAS 意外断电(搭配 UPS),防止数据写入中断导致逻辑坏道;
    • 减少硬盘频繁休眠 / 唤醒(调整休眠策略),降低固件临时故障概率。

方案 2:物理坏道 —— 立即备份 + 更换硬盘

若诊断为物理坏道(SMART 坏道参数持续增长,或表面检测标记大量坏道):
  1. 紧急备份数据:
    • 若硬盘仍可挂载,立即通过「Hyper Backup」或「File Station」将核心数据备份到外接硬盘或另一台 NAS;
    • 若硬盘已无法挂载,停止使用 NAS,联系 Synology 官方认证的数据恢复服务商(如 ACE Data Recovery),避免坏道扩散导致数据永久丢失;
  1. 更换新硬盘:
    • 选择 Synology 官方兼容的 NAS 专用硬盘(如希捷 IronWolf、西部数据 Red Pro),容量≥原硬盘容量(避免 RAID 重建失败);
    • 关闭 NAS 电源,拔出故障硬盘,插入新硬盘,重启后 DSM 会提示 “重建 RAID”,点击「开始」,等待重建完成(8TB 硬盘约 2-4 小时);
  1. 旧硬盘处理:
    • 若旧硬盘仍可识别,通过 DSM「硬盘」→「安全擦除」清除所有数据,避免信息泄露;
    • 不可识别的旧硬盘,按电子废弃物规范处理(如送至指定回收点),勿随意丢弃。

五、常见问题 FAQ(覆盖诊断中的高频困惑)

Q1:DSM 表面检测显示 “修复 x 个坏道”,但后续仍偶尔收到坏道警告,是什么原因?

答:可能是 “隐性逻辑坏道” 或 “早期物理坏道”:
  • 隐性逻辑坏道:多因 NAS 供电不稳定,导致新的逻辑坏道产生,需检查电源适配器(是否老化)或搭配 UPS;
  • 早期物理坏道:表面检测仅标记已发现的坏道,若硬盘存在未检测到的早期物理坏道,会逐渐显现,建议查看 SMART “重新分配扇区计数”—— 若数值持续增长,需更换硬盘。

Q2:收到坏道警告后,硬盘还能继续使用吗?

答:分情况判断:
  • 逻辑坏道:修复后 SMART 参数正常,可继续使用,但需每月监控;
  • 物理坏道:若仅 1-2 个坏道(已标记),且 SMART 参数无增长,可临时用于非重要数据存储(如视频归档);若坏道数量>5 或参数持续增长,绝对不能用于核心数据存储,需立即更换。

Q3:新购买的 Synology NAS,使用 1 个月就收到坏道警告,是硬盘质量问题吗?

答:可能是 “运输损伤” 或 “系统误报”:
  • 先执行 DSM “完整表面检测”,若检测无坏道,说明是系统误报(多因首次开机时硬盘初始化异常),重启 NAS 后警告会消失;
  • 若检测到坏道,查看硬盘 “累计通电时间计数”(SMART 参数 0C)—— 若数值<100 小时,说明是新硬盘质量问题,联系经销商退换货;若数值>100 小时,可能是运输过程中硬盘受到撞击,需提供检测报告申请售后。

Q4:用 “badblocks” 命令检测出坏道,DSM 表面检测却未发现,以哪个为准?

答:以 “badblocks” 结果为准,但需注意检测模式:
  • DSM 表面检测默认 “跳过已标记的坏道”,若之前已标记过坏道,可能不显示;
  • “badblocks” 的 “只读测试” 会扫描所有扇区,结果更精准,建议在 DSM 中执行 “清除坏道标记”(需谨慎,会删除标记,可能导致数据损坏)后,重新执行表面检测,或直接以 “badblocks” 结果判断。

总结:坏道诊断的核心原则 ——“先辨类型,再定方案”

Synology 收到坏道警告后,诊断的核心是 “不盲目操作,不忽视风险”:
  1. 先区分类型:通过异响、SMART 参数判断是逻辑还是物理坏道,避免 “逻辑坏道误换硬盘” 或 “物理坏道盲目修复”;
  1. 分步诊断:先用 DSM 表面检测快速修复逻辑坏道,再通过 SMART 信息判断硬盘整体健康,进阶用户可通过命令行精准验证;
  1. 及时处理:逻辑坏道修复后持续监控,物理坏道立即备份更换,始终将数据安全放在首位。
若在诊断或处理中遇到 “修复失败”“RAID 重建报错” 等问题,可参考 Synology 官方知识库(https://kb.synology.cn/zh-cn/DSM/tutorial/How_to_diagnose_drives_health_status_when_receiving_bad_sector_warning)获取更多技术细节,或联系官方支持提供 NAS 型号、DSM 版本及诊断日志,获取一对一指导。
Synology 收到坏道警告?3 步诊断硬盘健康状态(附修复 / 更换指南)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技术支持

  • ·

    Synology Drive 我...

  • ·

    Synology Drive 与...

  • ·

    Synology Drive 内...

  • ·

    Synology Drive 同...

  • ·

    Synology删除文件后存储空...

  • ·

    Synology DSM 检查系...

  • ·

    Synology Drive能当...

  • ·

    Synology Docker容...

相关文章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尚品园             1号楼225

北京群晖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微信咨询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