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 Synology SSD 缓存的 6 大核心考虑事项:官方完整指南

在为 Synology(群晖)NAS 创建 SSD 缓存时,许多用户因 “前期规划不足”,导致后续出现 “SSD 与 NAS 不兼容”“缓存容量浪费”“数据因缓存故障丢失” 等问题 —— 这些问题不仅无法发挥 SSD 缓存的加速作用,还可能增加存储系统的不稳定风险。Synology 官方文档明确指出:创建 SSD 缓存并非 “简单安装 + 启用”,需围绕 “SSD 选型适配、缓存模式匹配场景、容量科学规划、数据安全防护” 等维度提前考量,每一项决策都直接影响缓存的性能、稳定性与使用寿命。本文基于 Synology 官方技术文档,系统拆解创建 SSD 缓存的 6 大核心考虑事项,同步解答 “缓存是否越大越好”“非兼容 SSD 能否用” 等高频疑问,帮你在部署前做好全面规划,确保 SSD 缓存 “安装即高效、使用即安全”。

一、考虑事项 1:SSD 选型 —— 必须符合 “官方兼容 + 性能适配” 双标准

SSD 是缓存的核心载体,选型错误是导致缓存 “性能拉胯” 或 “频繁故障” 的首要原因,需同时满足 “官方兼容” 与 “场景性能适配” 两大标准,缺一不可。

1. 首要前提:仅选择官方兼容列表内的 SSD

Synology 对 SSD 缓存的兼容性要求远高于普通存储场景,非兼容列表内的 SSD 绝对禁止使用,具体要求如下:
  • 查询官方兼容列表:
访问 Synology 中文官网→「支持」→「兼容产品」→「SSD」,筛选 NAS 型号(如 DS923+)与 “缓存用途(Cache)”,优先选择 “推荐(Recommended)” 级 SSD—— 这类 SSD 经官方 7×24 小时稳定性测试,支持缓存全功能(如 TRIM、缓存保护),故障率<0.5%;
避免选择 “未列出(Unverified)” 的 SSD(如普通台式机 SSD、工包 SSD),这类产品可能因 “供电不稳定”“固件不兼容” 导致缓存频繁离线,甚至损坏 NAS 的 SATA/M.2 插槽。
  • 排除禁用类型:
官方明确禁止用 “QLC 闪存 SSD”“监控级 SSD” 做缓存 ——QLC 闪存擦写寿命短(TBW≤100TB),缓存写入量达 50% 后性能会从 1000MB/s 骤降至 100MB/s 以下;监控级 SSD 优化方向是 “连续录像”,不适合缓存的 “随机读写” 场景,加速效果仅为 TLC SSD 的 1/3。

2. 性能适配:根据 NAS 用途选择 SSD 参数

不同使用场景对 SSD 性能要求差异大,盲目追求 “顶级参数” 会浪费成本,需按需匹配接口、闪存类型与 TBW(总写入字节):
NAS 用途
推荐 SSD 类型
核心参数要求
示例型号
家庭轻度使用(照片预览、文档共享)
2.5 英寸 SATA SSD
SATA 3.0 接口、TLC 闪存、TBW≥300TB
三星 870 EVO 1TB、西数 Red SA500 1TB
家庭重度使用(4K 视频剪辑、Docker)
M.2 NVMe SSD
PCIe 3.0/4.0 接口、TLC 闪存、TBW≥600TB
三星 990 Pro 1TB、Synology SNV3500 1TB
企业级使用(数据库、多人共享)
企业级 M.2 NVMe SSD
PCIe 4.0 接口、TLC 闪存、TBW≥1000TB
Synology SNV3400 2TB、英特尔 P4610 2TB
官方提醒:接口选择需匹配 NAS 硬件 —— 无 M.2 插槽的 NAS(如 DS220j)仅能选 2.5 英寸 SATA SSD,强行通过 PCIe 扩展卡添加 M.2 插槽可能因供电不足导致缓存不稳定。

二、考虑事项 2:缓存模式 —— 匹配使用场景,规避数据风险

Synology 提供 “只读缓存” 与 “读写缓存” 两种模式,二者的适用场景、性能特点与数据风险差异极大,需根据 “数据访问类型” 精准选择,选错模式会导致 “性能浪费” 或 “数据丢失风险升高”。

1. 两种模式的核心差异与适用场景(官方对比)

对比维度
只读缓存
读写缓存
加速方向
仅提升 “读取速度”(如照片预览、视频点播)
同时提升 “读写速度”(如 Docker、数据库、4K 剪辑)
数据风险
无数据丢失风险(缓存仅存读取副本)
有风险(缓存存未同步的写入数据)
硬件要求
1 块 SSD 即可(无 RAID 要求)
必须 2 块同容量 SSD,组建 RAID 1(数据冗余)
适用场景
写入量少、读取频繁的场景
读写均频繁、对响应速度要求高的场景
性能提升幅度
读取速度提升 3-5 倍(4K 读取从 50MB/s→200MB/s)
读写速度均提升,4K 写入从 30MB/s→1000MB/s 以上

2. 关键决策:如何选择模式?(官方指南)

  • 选只读缓存的 3 种情况:
① 主要用 NAS 存储 “静态数据”(如老照片、电影归档),仅需频繁读取;
② NAS 硬件有限(如仅 1 个硬盘插槽、无多余 SSD 预算);
③ 对数据安全要求极高,不接受任何缓存故障导致的数据风险。
  • 选读写缓存的 3 种情况:
① 运行 Docker 容器、虚拟机等 “高频读写应用”;
② 需编辑 4K 视频、处理大型数据库,对写入速度有要求;
③ 有 2 块同容量 SSD 预算,且能接受 RAID 1 的容量损耗(2 块 1TB SSD 仅提供 1TB 缓存容量)。
官方强制警告:启用 “读写缓存” 时,必须组建 RAID 1—— 单块 SSD 做读写缓存时,若 SSD 突然故障,缓存中未同步到 HDD 存储池的数据会彻底丢失,且无法恢复;RAID 1 通过两块 SSD 的数据同步,可避免单盘故障导致的缓存数据丢失。

三、考虑事项 3:容量规划 —— 缓存并非 “越大越好”,科学比例是关键

许多用户认为 “缓存容量越大,加速效果越好”,实则不然 —— 过大的缓存会浪费 SSD 资源(成本高、利用率低),过小的缓存则无法覆盖高频访问数据,导致 “加速效果打折扣”,需按 “NAS 总存储容量 + 访问频率” 科学规划。

1. 官方推荐的缓存容量比例

Synology 官方通过大量测试得出结论:缓存容量 = NAS 总存储容量的 10%-20% 时,性价比最高,加速效果最稳定,具体规划逻辑如下:
  • 计算 NAS 总存储容量:
总存储容量 = 所有 HDD/SSD 存储池的可用容量之和(如 4 块 5TB HDD 组建 SHR,总可用容量约 15TB);
  • 确定缓存容量:
按 10%-20% 比例计算,15TB 总存储的 NAS,缓存容量建议设为 1.5-3TB(可选 2 块 1.5TB SSD 组建 RAID 1,或 1 块 2TB SSD 做只读缓存);
  • 容量上限建议:
缓存容量不建议超过 4TB—— 超过后,缓存中 “低频访问数据” 占比会升高,高频数据的缓存命中率反而下降(如 4TB 缓存的命中率可能从 90% 降至 70%),加速效果提升不明显,且增加 SSD 成本。

2. 特殊场景的容量调整(官方例外建议)

  • 高频小文件场景(如 Docker 应用、文档共享):
缓存容量可适当降低至 “总存储的 5%-10%”—— 小文件占用缓存空间小,少量缓存即可覆盖高频数据(如 10TB 总存储,500GB 缓存即可满足需求);
  • 大文件高频访问场景(如 4K 视频剪辑):
缓存容量可提升至 “总存储的 20%-30%”—— 大文件(如 10GB 视频)占用缓存空间大,需更大缓存才能避免 “缓存频繁替换”(频繁替换会导致性能波动)。

四、考虑事项 4:数据安全 —— 提前做好 “缓存故障防护”

SSD 缓存虽能提升性能,但也引入了新的数据风险(尤其是读写缓存),需提前做好 “故障防护” 与 “数据备份”,避免因缓存问题导致数据丢失。

1. 读写缓存的 3 大安全防护措施(官方强制)

  • 必须启用 RAID 1:如前所述,2 块同容量 SSD 组建 RAID 1 是读写缓存的基础安全保障,可应对单盘故障;
  • 启用 “缓存保护” 功能:
进入 DSM→「存储管理器→缓存→编辑」,勾选 “启用缓存保护”—— 意外断电时,缓存数据会暂存到 SSD 的 “备用电源区域”(部分企业级 SSD 支持),避免数据因断电损坏;
  • 设置 “缓存同步间隔”:
读写缓存中的数据会定期同步到 HDD 存储池,默认间隔为 5 分钟,可根据数据重要性调整(如核心数据库设为 1 分钟,普通文件设为 10 分钟)—— 间隔越短,缓存数据丢失风险越低,但会轻微增加系统开销。

2. 通用数据备份建议(官方强调)

无论选择哪种缓存模式,都需做好 “缓存数据之外的备份”:
  • 只读缓存:虽无缓存数据丢失风险,但需备份 HDD 存储池中的原始数据(缓存仅为读取副本,原始数据仍在 HDD);
  • 读写缓存:除备份 HDD 原始数据外,建议定期将 “高频访问的缓存数据”(如 Docker 配置、数据库文件)单独备份到外接存储或 Synology C2 云 —— 避免因 “RAID 1 双盘同时故障”(极端情况)导致数据丢失。

五、考虑事项 5:性能适配 ——NAS 硬件需匹配 SSD 缓存需求

SSD 缓存的性能发挥受 NAS 硬件限制(如接口速度、内存大小),若 NAS 硬件不足,即使选顶级 SSD,也无法达到预期加速效果,需提前确认硬件适配性。

1. 接口速度限制(核心瓶颈)

  • 2.5 英寸 SATA SSD 缓存:受 SATA 3.0 接口速度限制(理论上限 600MB/s),即使 SSD 实际速度达 700MB/s,也只能发挥 600MB/s 的性能;
  • M.2 NVMe SSD 缓存:受 PCIe 接口版本限制 ——PCIe 3.0 接口理论速度 8GB/s(约 1000MB/s),PCIe 4.0 接口理论速度 16GB/s(约 2000MB/s),需确保 NAS 的 M.2 插槽版本与 SSD 匹配(如三星 990 Pro PCIe 4.0 SSD 需插在 PCIe 4.0 插槽上,否则性能减半)。

2. 内存大小要求(避免性能损耗)

DSM 系统运行 SSD 缓存需占用一定内存,内存不足会导致 “缓存调度效率下降”:
  • 只读缓存:建议 NAS 内存≥2GB(入门级 NAS 如 DS220j 标配 2GB 内存,可满足需求);
  • 读写缓存:建议 NAS 内存≥4GB(运行 RAID 1 与缓存同步需更多内存,4GB 内存可避免频繁卡顿);
  • 官方提醒:内存不足时,可通过 “扩展内存模块” 升级(需选择 Synology 兼容的内存,避免兼容性问题)。

六、考虑事项 6:后期维护 —— 确保缓存长期稳定高效

创建 SSD 缓存后,需定期维护,避免因 “固件过时”“缓存碎片”“SSD 寿命耗尽” 导致性能下降或故障。

1. 定期更新固件(官方推荐每季度 1 次)

  • DSM 系统固件:进入「控制面板→更新与还原→更新 DSM」,选择 “稳定版更新”—— 官方会通过固件修复缓存相关 bug(如 DSM 7.2.1 修复了 M.2 NVMe 缓存 “随机卡顿” 问题);
  • SSD 固件:进入「存储管理器→HDD/SSD→选中 SSD→操作→更新固件」,DSM 会自动检测并下载官方 SSD 固件(固件更新可优化 SSD 的缓存算法,延长寿命)。

2. 监控 SSD 健康与缓存状态(每月 1 次)

  • SSD 健康监控:查看「存储管理器→HDD/SSD→健康信息」,重点关注 “SSD 寿命百分比”(<50% 时需提前采购备用 SSD)与 “重映射扇区计数”(数值>0 说明 SSD 有坏道,需及时更换);
  • 缓存状态监控:查看「存储管理器→缓存」,确认缓存状态为 “正常”,无 “离线”“警告”;同时在「资源监视器→性能」中查看 “缓存命中率”(≥80% 为正常,<80% 需调整缓存容量或排除低价值数据)。

3. 定期清理缓存碎片(每半年 1 次)

长期使用后,缓存中会产生 “碎片数据”(如已删除文件的缓存残留),导致缓存利用率下降,需手动清理:
  • 只读缓存:进入「存储管理器→缓存→编辑」,点击 “清理缓存”,删除无效缓存数据;
  • 读写缓存:因涉及数据同步,需先确保缓存数据已同步到 HDD,再删除缓存重新创建(重建可彻底清除碎片,恢复性能)。

七、常见误区纠正:创建 SSD 缓存的 5 个错误认知(官方解答)

误区 1:非兼容 SSD 也能用,只要能识别就行

  • 错误原因:忽视 “兼容性测试” 的重要性,认为 “能识别 = 能正常用”;
  • 官方纠正:非兼容 SSD 可能因 “供电不稳定” 导致缓存频繁离线,甚至损坏 NAS 插槽,实测非兼容 SSD 的故障概率是兼容 SSD 的 20 倍以上,绝对禁止使用。

误区 2:缓存容量越大,加速效果越好

  • 错误原因:认为 “大缓存能覆盖更多数据”;
  • 官方纠正:缓存容量超过总存储 20% 后,命中率提升会趋于平缓(如 4TB 缓存比 2TB 缓存仅快 5%),且增加成本,按 10%-20% 比例规划即可。

误区 3:读写缓存用单块 SSD 更划算,RAID 1 浪费容量

  • 错误原因:追求容量性价比,忽视数据风险;
  • 官方纠正:单块 SSD 做读写缓存,若 SSD 故障,未同步数据会彻底丢失,RAID 1 是数据安全的唯一保障,“容量浪费” 换 “数据安全” 绝对值得。

误区 4:SSD 缓存能替代 HDD 存储池,无需买 HDD

  • 错误原因:认为 “SSD 速度快,可全用 SSD 存储”;
  • 官方纠正:SSD 缓存的定位是 “加速高频数据访问”,而非 “替代 HDD 存储”——SSD 容量成本高(每 TB 约 2 倍于 HDD),长期大容量归档仍需 HDD 存储池,二者是 “互补” 而非 “替代” 关系。

误区 5:缓存启用后无需维护,一直能用

  • 错误原因:忽视 SSD 寿命与缓存碎片;
  • 官方纠正:SSD 有写入寿命限制(TBW),缓存碎片会降低性能,需定期更新固件、监控健康状态、清理碎片,才能确保缓存长期稳定高效。

总结

创建 Synology SSD 缓存需围绕 “选型、模式、容量、安全、性能、维护”6 大核心维度全面考量 —— 从 “选官方兼容的 TLC SSD”,到 “按场景匹配只读 / 读写模式”,再到 “按 10%-20% 比例规划容量”,每一步都需以官方标准为依据,规避 “非兼容 SSD”“单盘读写缓存”“容量过大” 等常见误区。
若你正计划为 Synology NAS 创建 SSD 缓存,建议先按本文的考虑事项逐一核对:确认 NAS 硬件适配性、选对 SSD 型号、匹配场景选择模式、规划科学容量,再动手安装配置。通过前期的全面规划,可最大限度发挥 SSD 缓存的加速效果,同时保障存储系统的稳定性与数据安全,让 NAS 既 “跑得快”,又 “用得稳”。
创建 Synology SSD 缓存需考虑什么?6 大核心要点 + 官方建议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技术支持

  • ·

    Synology Drive 我...

  • ·

    Synology Drive 与...

  • ·

    Synology Drive 内...

  • ·

    Synology Drive 同...

  • ·

    Synology删除文件后存储空...

  • ·

    Synology DSM 检查系...

  • ·

    Synology Drive能当...

  • ·

    Synology Docker容...

相关文章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尚品园             1号楼225

北京群晖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微信咨询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