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理清:SHA 连接与链路聚合的核心关联(新手必看)
要正确配置 SHA 下的链路聚合,需先明确二者的底层逻辑 —— 链路聚合是为 SHA 集群的 “网络层高可用” 服务,解决单网卡的性能与可靠性短板,具体关联如下:

1. SHA 集群的网络需求:为何必须配置链路聚合?

SHA 集群由 “主 NAS(Active Server)” 和 “备 NAS(Passive Server)” 组成,二者需通过网络实时同步数据(如共享文件、配置信息),同时对外提供统一访问入口,其网络存在两大核心需求,需链路聚合满足:
  • 高可靠性:若主 NAS 的单网卡故障,会导致 HA 集群无法与备 NAS 同步数据,触发不必要的主备切换;若对外服务的网卡故障,客户端会无法访问集群,链路聚合可通过冗余网卡避免这类单点故障;
  • 高带宽:SHA 集群通常承载企业级业务(如多用户文件共享、Docker 应用部署),单千兆网卡(1Gbps)难以满足多客户端并发访问需求,链路聚合可叠加多网卡带宽(如 2 块千兆网卡聚合后理论带宽达 2Gbps)。

2. 链路聚合的 3 种核心模式:SHA 环境下选哪种?

链路聚合支持多种模式,不同模式的兼容性、功能差异极大,SHA 集群需优先选择支持 “负载均衡 + 冗余” 的模式,具体对比如下表:
聚合模式
核心原理
SHA 环境适用性
交换机要求
优势
劣势
IEEE 802.3ad(动态 LACP)
基于 LACP 协议动态协商链路,自动分配流量、检测故障
★★★★★(推荐)
需支持 LACP 协议(多数千兆 / 万兆交换机支持)
自动负载均衡、自动故障切换、带宽叠加效果好
需交换机配合配置,不支持非 LACP 交换机
静态链路聚合(Static Link Aggregation)
手动绑定网卡,按固定规则分配流量(如 IP 哈希)
★★★★☆(次选)
支持静态聚合(无需 LACP,但需交换机开启对应模式)
配置简单,兼容性强
无动态故障检测,需手动排查故障
平衡 XOR(Balance XOR)
按 “源 IP + 目标 IP” 哈希分配流量,固定路径传输
★★☆☆☆(不推荐)
普通交换机即可(无需特殊配置)
配置最简单
负载均衡效果差,单路径饱和后带宽不叠加
SHA 环境推荐结论:优先选择IEEE 802.3ad(动态 LACP) ,既能实现带宽叠加(满足多客户端并发),又能自动检测网卡 / 网线故障(保障 HA 集群通信稳定);仅当交换机不支持 LACP 时,才选择静态链路聚合。

3. SHA 链路聚合的特殊限制:避免配置踩坑

与单台 NAS 的链路聚合不同,SHA 集群的链路聚合存在 3 个特殊限制,必须提前知晓:
  • 网卡一致性:主备 NAS 的聚合网卡需型号、数量完全一致(如主 NAS 用 2 块 Intel I225-V 千兆网卡,备 NAS 也需相同型号),否则 HA 切换后链路会失效;
  • 聚合范围:SHA 链路聚合需分别在 “集群内部通信链路”(主备 NAS 同步数据)和 “对外服务链路”(客户端访问)配置,不可混合绑定;
  • DSM 版本要求:SHA 集群的 DSM 版本需≥7.0-41890,旧版本可能存在聚合后 HA 同步异常的问题,需提前升级。

二、前提条件:配置前必须满足的 5 个要求

SHA 链路聚合需硬件、软件、网络环境协同支持,缺少任一条件都会导致配置失败,具体要求如下:
条件类别
具体要求
验证方法
硬件要求
1. 主备 NAS 各至少 2 块相同型号的以太网网卡(千兆 / 万兆均可)2. 交换机支持对应聚合模式(IEEE 802.3ad 需支持 LACP)3. 超 5 类及以上网线(千兆用超 5 类,万兆用 6 类及以上)
1. 登录 DSM→「控制面板」→「网络」→「网络界面」,查看网卡型号是否一致2. 查看交换机说明书,确认支持 “LACP”(802.3ad)或 “静态链路聚合”3. 检查网线外皮标识,确认符合类别要求
软件要求
1. 主备 NAS 已组建 SHA 集群(未组建需先完成 HA 配置)2. DSM 版本≥7.0-418903. 已安装最新版「Synology High Availability」套件
1. 打开「Synology High Availability」套件,确认集群状态为 “正常”(主备均在线)2. 「控制面板」→「系统」→「系统信息」,查看 DSM 版本3. 「套件中心」→「已安装」,确认「Synology High Availability」为最新版
网络要求
1. 用于聚合的网卡已连接到同一台交换机(不可跨交换机聚合)2. 交换机空闲端口数量≥聚合网卡数量(如 2 块网卡需 2 个空闲端口)3. 主备 NAS 的聚合网卡处于同一 VLAN(若交换机划分 VLAN)
1. 物理检查网线连接,确认聚合网卡均连同一交换机2. 登录交换机管理页,查看端口状态,确认空闲端口充足3. 交换机管理页查看 VLAN 配置,确认聚合端口在同一 VLAN

三、Step1:先确认 SHA 集群已组建(基础前提)

链路聚合是 SHA 集群的后续配置,需先完成 HA 集群搭建,若未组建,需按以下简化步骤操作(详细 HA 配置可参考官方文档):
  1. 主备 NAS 通电,通过同一局域网连接;
  1. 在主 NAS 上打开「Synology High Availability」套件,点击「开始」→「创建高可用集群」;
  1. 输入备 NAS 的 IP、管理员账户密码,点击「下一步」;
  1. 选择 “数据同步方式”(推荐 “直接连接”,用单独网卡同步数据),点击「下一步」→「完成」;
  1. 等待集群组建完成(约 10-20 分钟,期间不可断电),组建成功后套件显示 “集群状态:正常”。

四、Step2:SHA 集群链路聚合配置(分 2 部分:DSM 端 + 交换机端)

SHA 链路聚合需 “DSM 端绑定网卡” 与 “交换机端启用聚合模式” 配合,缺一不可,需按顺序操作,先配置 DSM 端,再配置交换机端。

1. 第一部分:DSM 端配置链路聚合(主备 NAS 均需操作)

需分别在主 NAS 和备 NAS 上配置链路聚合,操作完全一致,以主 NAS 为例(备 NAS 重复相同步骤):

步骤 1:进入网络界面配置页

  1. 登录主 NAS 的 DSM 网页端(SHA 集群对外统一 IP,如https://192.168.1.200:5001);
  1. 打开「控制面板」→「网络」→「网络界面」,此时显示单块网卡的状态(如 “eth0”“eth1”)。

步骤 2:创建链路聚合组

  1. 按住 Ctrl 键,勾选需聚合的 2 块网卡(如 “eth0” 和 “eth1”,确保是同一用途的网卡,如对外服务网卡);
  1. 点击页面顶部「操作」→「创建链路聚合」,弹出配置窗口。

步骤 3:选择聚合模式并配置参数

  1. 在 “链路聚合模式” 下拉框中,选择「IEEE 802.3ad(动态 LACP)」(SHA 推荐模式);
  1. 配置网络参数(对外服务链路需配置,集群内部通信链路可默认):
    • 勾选「使用手动配置网络」;
    • IP 地址:输入 SHA 集群对外的统一访问 IP(如192.168.1.200,需与 HA 集群配置一致);
  1. 点击「下一步」→「应用」,系统开始创建链路聚合(约 1-2 分钟,期间网络会临时中断,无需担心)。

步骤 4:验证聚合状态(关键)

  1. 聚合完成后,「网络界面」会新增一个 “bond0”(默认名称)的链路聚合组;
  1. 查看状态:若显示 “已连接”,且 “速度” 为 “2 Gbps”(2 块千兆网卡),说明聚合成功;
  1. 重复以上步骤,在备 NAS 上配置相同的链路聚合(网卡选择、模式、IP 参数需与主 NAS 完全一致)。

2. 第二部分:交换机端配置 LACP(对应 IEEE 802.3ad 模式)

若选择 IEEE 802.3ad 模式,需在交换机上创建 LACP 组(静态聚合无需此步骤,仅需将端口设为 “静态聚合模式”),以常见的 TP-Link 万兆交换机为例(其他品牌逻辑一致):

步骤 1:登录交换机管理页

  1. 电脑连接交换机所在局域网,打开浏览器,输入交换机管理 IP(如192.168.1.10,默认 IP 可在说明书中查找);
  1. 输入交换机管理员账户密码,进入管理界面。

步骤 2:创建 LACP 组并添加端口

  1. 在左侧菜单栏找到「链路聚合」→「LACP 配置」;
  1. 点击「创建」,配置 LACP 组参数:
    • LACP 组 ID:自定义(如 “1”);
    • 聚合模式:选择「动态聚合」(对应 IEEE 802.3ad);
  1. 点击「确定」后,在 “LACP 组列表” 中找到刚创建的组,点击「添加端口」;
  1. 勾选主 NAS 和备 NAS 聚合网卡连接的交换机端口(如 “端口 1”“端口 2” 连接主 NAS,“端口 3”“端口 4” 连接备 NAS,需分别创建 2 个 LACP 组:组 1 对应主 NAS,组 2 对应备 NAS);
  1. 点击「确定」,保存 LACP 配置(部分交换机需重启生效,重启前确保无重要业务)。

步骤 3:验证交换机 LACP 状态

  1. 在交换机管理页「链路聚合」→「LACP 状态」中,查看 LACP 组的 “聚合状态”;
  1. 若显示 “已聚合”,且 “成员端口” 状态为 “活跃”,说明交换机 LACP 配置成功;若显示 “未聚合”,需检查端口是否正确勾选、DSM 端聚合模式是否匹配。

五、Step3:验证 SHA 链路聚合效果(2 个核心指标)

配置完成后,需通过 “带宽测试” 和 “故障模拟” 验证聚合效果,确保满足 SHA 集群需求:

1. 带宽测试:确认带宽叠加效果

  1. 准备 2 台客户端电脑,均通过千兆 / 万兆网卡连接交换机;
  1. 在 SHA 集群中创建一个大文件(如 10GB 的压缩包),保存到对外服务的共享文件夹;
  1. 同时从 2 台客户端电脑下载该文件,用测速工具(如 Windows 任务管理器、macOS 活动监视器)查看网络速度:
    • 若 2 块千兆网卡聚合,单台客户端下载速度约 90-100MB/s(千兆网卡理论速度),2 台同时下载总速度约 180-200MB/s,说明带宽叠加成功;
    • 若仅单台客户端下载,速度仍为 90-100MB/s(单网卡带宽上限),多台并发时才体现聚合效果,属于正常现象。

2. 故障模拟:验证冗余备份功能

  1. 在主 NAS 正常运行时,拔掉其中一块聚合网卡的网线(模拟网卡 / 网线故障);
  1. 观察 2 个关键状态:
    • DSM 端:「网络界面」中 “bond0” 状态仍为 “已连接”,速度变为 “1 Gbps”(剩余 1 块网卡正常工作);
    • SHA 集群:「Synology High Availability」套件显示 “集群状态:正常”,未触发主备切换,客户端下载 / 访问不受影响;
  1. 插回网线,聚合组自动恢复为 2Gbps,说明冗余功能生效。

六、常见故障排查:SHA 链路聚合配置失败 / 异常解决

若遇到 “聚合组状态降级”“HA 同步中断”“带宽不叠加” 等问题,可按以下方向排查,覆盖 80% 常见场景:
故障现象
可能原因
详细解决步骤
1. DSM 聚合组状态显示 “降级”(Degraded)
1. 交换机未配置 LACP 或端口未加入 LACP 组2. 其中一块网卡故障3. 主备 NAS 网卡型号不一致
1. 登录交换机,确认 LACP 组已创建,且聚合端口已加入组2. 更换故障网卡的网线,或在「网络界面」中查看网卡是否显示 “已断开”,需更换网卡3. 确认主备 NAS 聚合网卡型号完全一致,不一致需更换为相同型号
2. SHA 集群同步中断,提示 “网络连接失败”
1. 集群内部通信链路未聚合,单网卡故障2. 聚合 IP 与 HA 集群 IP 冲突3. 防火墙拦截 HA 同步端口(如 5000/5001)
1. 为集群内部通信网卡单独配置链路聚合(参考 Step2,不对外服务)2. 确认聚合 IP 与 HA 集群的 “集群 IP”“主 NAS IP”“备 NAS IP” 不冲突3. 关闭 DSM 防火墙(临时测试),若恢复则添加规则允许 HA 同步端口
3. 带宽不叠加,多客户端并发速度仍为单网卡上限
1. 聚合模式选错(如用平衡 XOR 而非 802.3ad)2. 应用不支持多线程(如单线程下载工具)3. 交换机端口速率不匹配(如 1 块千兆 + 1 块百兆)
1. 重新创建聚合组,选择「IEEE 802.3ad」模式2. 使用多线程工具测试(如 FDM、迅雷),或多台客户端同时传输不同文件3. 确认所有聚合端口速率一致(均为千兆或万兆),更换百兆网卡为千兆
4. HA 切换后,链路聚合失效
1. 备 NAS 聚合配置与主 NAS 不一致2. 备 NAS 网卡未连接到交换机 LACP 端口3. DSM 版本不一致
1. 对比主备 NAS 的聚合配置(模式、IP、网卡选择),确保完全相同2. 检查备 NAS 网线连接,确认连入交换机的 LACP 组端口3. 将主备 NAS DSM 版本升级到同一最新版

七、优化建议:提升 SHA 链路聚合稳定性与性能

配置完成后,通过以下 4 个优化措施,可进一步保障 SHA 链路聚合的长期稳定运行,避免后期故障:

1. 优先选择万兆网卡与交换机(高负载场景)

若 SHA 集群承载大量并发业务(如 20 + 客户端同时访问、大文件传输),建议升级为万兆网卡(如 Intel X550-T2)和万兆交换机,2 块万兆网卡聚合后理论带宽达 20Gbps,可满足高负载需求,同时万兆网卡的稳定性优于千兆网卡。

2. 分离 “集群内部通信” 与 “对外服务” 链路

将 2 组独立网卡分别用于 “主备 NAS 同步” 和 “客户端访问”,避免业务流量占用同步带宽导致 HA 切换延迟:
  • 第一组网卡(如 eth0/eth1):配置为 “集群内部通信链路”,不对外提供服务,仅用于主备数据同步;
  • 第二组网卡(如 eth2/eth3):配置为 “对外服务链路”,分配集群 IP,供客户端访问。

3. 定期检查链路状态(避免隐性故障)

每月登录 DSM 和交换机,执行以下检查:
  • DSM 端:查看「网络界面」中聚合组状态是否为 “已连接”,速度是否符合预期;
  • 交换机端:查看 LACP 组 “成员端口” 是否均为 “活跃”,无 “down” 状态端口;
  • 日志检查:在 DSM「日志中心」→「网络」中,搜索 “link aggregation”,确认无 “故障”“断开” 相关日志。

4. 避免混合使用不同品牌 / 速率的网卡

即使网卡速率相同(如均为千兆),不同品牌的网卡驱动兼容性可能存在差异,会导致聚合后出现 “间歇性断连”;同时避免将千兆与百兆网卡混合聚合,会导致整体带宽被限制为百兆,无法体现聚合价值。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成功在 Synology SHA 连接下配置链路聚合,实现网络带宽叠加与冗余备份,保障 HA 集群的稳定运行。若遇到特殊场景(如跨交换机聚合、虚拟化环境下的 SHA 链路配置),可参考 Synology 官方技术文档,或联系官方支持提供集群拓扑图,获取针对性指导。
需要我帮你整理一份SHA 链路聚合配置检查清单吗?清单会提炼前提条件、DSM 配置、交换机配置的核心要点,方便你配置后逐一核对,确保无遗漏关键步骤,避免后期故障。
Synology SHA连接链路聚合设置教程:HA集群网络冗余+带宽提升(2024)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技术支持

  • ·

    Synology Drive 我...

  • ·

    Synology Drive 与...

  • ·

    Synology Drive 内...

  • ·

    Synology Drive 同...

  • ·

    Synology删除文件后存储空...

  • ·

    Synology DSM 检查系...

  • ·

    Synology Drive能当...

  • ·

    Synology Docker容...

相关文章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尚品园             1号楼225

北京群晖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微信咨询

新闻中心